我国影响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物理类中文学术期刊
《物理学报》由中国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主办,创刊于1933年,原名《中国物理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Physics),创刊初期用英、法、德三国文字发表论文,1953年易为现名。
《物理学报》首任主编为我国第一代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与丁燮林,随后担任主编的有吴大猷、赵忠尧、钱临照、王竹溪、顾功叙、黄祖洽和王乃彦,现任主编是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欧阳钟灿院士。80余年的变迁,《物理学报》从初创到成长、壮大,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我国现代物理学崛起与发展的梗概和脉络。现在,《物理学报》已成为目前中国历史最悠久、影响面最广的物理类学术期刊,赢得了国内外物理学界的普遍认同和信誉,受到包括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在内的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中国权威性的物理刊物”,奠定了它在中国科技期刊中的重要地位。
《物理学报》被SCI-CD,SCI-E,Scopus,CA,INSPEC,EI,JICST,AJ和MR等检索系统收录。根据SCI数据库统计,其总被引频次连续14年居中国物理类期刊之首。
《物理学报》立足于国内,面向国际,传播我国物理学界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促进国内物理学研究,尤其为青年人才的成长提供重要平台。为加速学术成果传播,2012年起改为半月刊,同时开通网络预发表,极大地缩短了发表周期。为提高质量,近年来,学报面向国际学科发展的前沿领域,组约论文,策划综述文章专题,刊登了一大批由国家科研资助的优秀科研工作和成果。对于优秀论文,期刊积极宣传:为优秀论文开通绿色通道,快审快发;每期评选当期热点,在期刊网站上置顶;每1—2年评选年度最有影响论文,以物理学会的名义给予奖励;建立小同行数据库,每期文章向国内外小同行推送;开通期刊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专题和推荐文章。不断运用新技术,提高期刊的学术传播能力,网站上增加补充材料窗口,论文的详细实验数据、实验视频等,可以与论文同时在网站上展示,更加有利于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学术交流。
《物理学报》先后获得第一、二、三届国家期刊奖,2001—2016年度“百种杰出期刊”奖,中国科学院特别奖、一等奖等多项重要奖项,2009年获得“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荣誉称号,2010年荣获出版界国家最高奖——中国政府出版奖期刊奖,2012—2016年连续获得“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荣誉称号,2013年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定的“全国百强科技期刊”。
《物理学报》记录了我国物理学科研的历史,为我国物理学早期的发展、物理学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作出过重要贡献。当今时代,科技期刊已成为一个国家科技发展和社会经济文化进步的重要标志,面对国际期刊的挑战,中国期刊的使命更加艰巨。科技期刊工作者当与科学家团结合作、互相支持,共同营造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优良环境,让中国科技期刊加快融入国际学术交流,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
我国老一辈物理学家丁燮林、严济慈、吴大猷、赵忠尧、钱临照、王竹溪等先后担任过学报的主编。
发表周期短
文章发表周期平均为5.5个月,网络版在此基础上提前1—2个月于期刊网站发表。
文章传播广泛
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000个机构用户订阅《物理学报》;
全世界读者均可在学报网站免费下载所有过刊和当期文章全文,2013年全文下载达到237万篇次;
国内外读者可在国际各主要数据库检索使用学报的文章;
服务品质高
使用操作简单、功能完善的稿件处理系统,作者投稿后,每个环节都可以在第一时间收到系统通知;
开通微信平台,作者可随时随地查询稿件状态,获取期刊最新论文信息。